新闻动态

丹道净明派“中黄直透”体系经典解读:即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宫要窍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9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《丹道净明派“中黄直透”体系经典解读:即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宫要窍》

图片

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解读 陈道玄

一、中黄之道:身子里的直路

人落地时,总带着天地攒下的那点纯气。就像春土里拱出的芽,顶着头白嫩嫩的劲儿,全凭根扎得正,才能扛过风雨,长成能遮半亩地的大树。这身子骨也是这样——藏着点从娘胎里带来的“本气”,守好了,就少生病,骨头瓷实,精神头也足,走路都带风。

你看,这便是“中黄之道”了:凡事求个“正”。不歪着肩膀走路,不偏着心眼待人,心里亮堂得很,知道脚该落在哪儿,手该做什么。要是拎不清,就容易捡了芝麻丢西瓜,走着走着就岔了道,那点本气也就散了。

“中”是哪儿?就在肚脐上少许到心口窝那片地方,不高不低,像屋子的横梁,架着整个身子。“黄”呢?像田埂上的土色,温温的,能养出庄稼——身子里的“黄气”也这样,润着五脏六腑,让它们乖乖干活。可别死盯着“哪儿是中”“啥是黄”,就像握笔写字,太较真笔杆怎么拿,反倒写不成字。懂了那个“劲儿”,才算摸着门道。

秋深时去看场院,谷子堆得冒尖,黄澄澄的,风过处,金粉似的晃眼。身子里的黄气满了,也这样——心里透亮,知道自己是谁,该干啥,一步一步走得稳,不慌不忙。这便是“信”,不是对着谁起誓,是对自己的本气有数。就像琴上的“宫音”,低低的,却托着所有调子,它一动,满琴都活了。这股中气也是,它顺了,浑身的气脉都跟着唱起来,像好年成的庄稼地,憋着劲儿要结果。

守好这口气,慢慢养,身子就像给屋子立起柱子,一根一根,稳稳当当。柱子立牢了,里头的“金丹”就会发光,不是庙里的金菩萨,是攒了多少年的精气神,亮得能照见心里的小九九。等做的好事够了,心也净了,就能像顺着梯子上房似的,一步一步往高处走,身子轻得像云。

二、黄庭景象:心窝里的小庙

天地刚分开那会儿,清的往上飘成了天,浊的往下沉成了地,日头月亮轮着转,山川河流各归各位——人身上也藏着个小天地。

肝像座青瓦庙,檐角挑着露水,风过处,檐铃响,把气血都吹得顺顺的;心是红墙院,里头烧着暖炉,烤得浑身都热乎,精神头也足;肺像堆白棉花,轻轻浮着,一呼一吸,把浊气吐出去,清气收进来;肾是口黑井,深幽幽的,藏着最沉的水,那是身子的根。

这些都围着中间那座“黄庭”。说是脾,其实像间金屋子,门是玉做的,推开时,能听见“叮”的一声,像玉佩碰着玉佩。屋里不暗,暖黄的光漫在梁柱上,像晒透了的小米,摸上去都温乎。

最奇的是屋里坐着个小神仙,穿件金线绣的衣裳,盘腿坐在金莲上,那莲花瓣儿软乎乎的,像刚剥的莲子。他叫“蕊珠”,也叫“瑶仙”,眉眼弯弯的,像画上的娃娃。要是能在心里瞧见他,就像揣着块暖玉,日子再久,也不显老。天天想着这屋子,不让杂七杂八的念头闯进去,心就会沉下去,沉到像坐进无底的智慧水里,啥都明白了。

三、虚四谷:眼耳口鼻的闲功夫

眼、耳、口、鼻,像屋子开的四个窗,风里来的,雨里去的,都打这儿过。学中黄的人,会给这四扇窗上点油,让它们转得轻,不卡壳。

眼睛别老追着蝴蝶飞,也别盯着人家墙上的画看,就那么静静睁着,睫毛上落的光就不会晃,像星子掉在草叶上,稳稳的。耳朵别凑着墙角听闲话,就听风过树梢,听雨打窗纸,那声音顺顺的,像淌水。嘴巴别乱啃零嘴,淡茶喝着,清水漱着,口水就会甜丝丝的,像山涧里的泉。鼻子别往臭水坑跟前凑,就闻闻院子里的花,晒过的衣裳,那香味儿纯,像新蒸的糕。

这些都不用使劲,就像院子里的草,不用管它,自个儿长得顺。心里的贪念少了,身子里的正气就会多起来,像晒过的被子,蓬蓬松松的。这时候的人,像个风箱,拉一下,吸气,气往上走;推一下,呼气,气往下沉,浑身的气脉都活泛,不堵在哪儿。心口窝那儿也会敞亮起来,像推开了所有窗户,日头能照到最里头。

不跟着瞎想,就活得真。道不用去山里找,就在自个儿身上——这四扇窗要是糊满了纸,光就进不来;擦干净了,亮堂堂的,连心里的犄角旮旯都照得着。这便是中黄的第一步:让眼耳口鼻歇着,别瞎忙。

四、塞二兑:补好身子的漏

身子上有两个小口,像水缸底的缝,不堵上,水就存不住。前面那个,管着精气,漏多了,人就懒,眼里发飘;后面那个,管着底气,漏多了,人就躁,心里发慌。为啥有的人年纪不大就显老?多半是这俩口没扎紧。

会过日子的人都懂:精气是从瞎琢磨里漏的。想多了,脾就累,像磨盘空转,磨不出面还费力气。少琢磨那些没用的,精气就像存进罐子里,封得严严的,不会被啥念想勾走。底气是从乱吃里漏的。嘴馋了,啥都往肚里塞,脾就忙不过来,像柴火烧得太旺,火大了反把锅烧裂。少吃点杂七杂八的,底气就像水库蓄水,慢慢涨起来,不会一阵一阵地喘。

把这俩口堵好,心口窝周围那片“田”就会肥起来,像施了好肥的地,长啥都旺。这片田肥了,人就能活得扎实,像老槐树,根扎得深,风吹不动。说白了,学中黄,先得补好这俩漏——就像娘补衣裳,针脚密了,风才钻不进去。

五、开二洞:头顶和嘴里的泉

身子上还有两个眼,像屋顶的天窗,打开了,光才能照进来。头顶那个,叫“乾灵洞”,大概在头顶正中间,像开了个小窗,外头的清气能进来,里头的浊气能出去。上腭那个,门牙后面,凹陷叫“玉神洞”,像藏着个泉眼,一打开,甜水就冒出来,润得满口干爽。

学中黄的人,先把眼耳口鼻擦干净,不让外头的灰进来;再把那俩漏堵好,不让里头的水出去。这时候心里静,嘴里也素净,气在浑身慢慢满了,自个儿往头顶涌——那小窗就会“吱呀”一声开了,带着光的云彩就飘进来,人就觉得轻,像要跟着云彩走。舌头往上一顶,舔着上腭,那泉眼就冒泡,甜甜的水慢慢淌下来,一小口一小口咽下去,就像给地里浇水,润得五脏六腑都舒服。

这就像在金锅里下了种,有了光,有了水,自然长出好庄稼——那便是“金丹”,是攒了好久的精气神,圆滚滚的,像颗熟透的果子。能打开这俩天窗,才算摸着了门,知道啥是真正的自在。

六、立八柱:给身子搭个架子

身子像间屋,精神就住在里头。脸是门面,得干净;气是屋里的风,得顺;心是坐的地儿,得稳。想让这屋子结实,就得立柱子。

柱子得有地基,身子的地基就是那点先天本气。地基扎得深,柱子才立得牢。这柱子有八根:眼耳口鼻那四扇窗擦干净了,是五根明柱,亮亮的;那俩漏堵好了,是两根顶梁柱,壮壮的;那俩天窗打开了,是两根横梁,稳稳的。

用本气打底,用精神当屋顶,这八根柱子一立,屋子就结实了。本性就能安安稳稳住进来,道也能在里头慢慢长,像院子里的树,不用管它,自个儿往上蹿。道这东西,大得没边,不沉也不飘,知道该在哪儿扎根,该怎么长,就像主人和客人,客客气气,互不打扰。

客人是外头来的气,像炼丹用的铅和汞;主人是心里的火和肾里的水。水火和好了,客人就成了自家人,在黄庭那口金锅里慢慢炼,炼得纯纯的,像金子熔成水,亮晶晶的。

所以明白人都把身子当老家,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当刮风下雨。柱子立稳了,墙砌牢了,再大的风雨也不怕。先懂了道理,再看清屋里的样,像村里盖祠堂,坐北朝南,阳光满满当当,这日子才能过踏实——这便是中黄搭架子的法子。

七、正位:各就各位的舒坦

道最讲究“不偏”,就像桌子腿得一样长,放啥都稳。身子里的东西也得各归各位,才舒坦,才有劲儿。

就像家里摆家具,堂屋放桌子待客,里屋放床睡觉,各有各的用处。身子里也是:左边的肝像条青龙,负责把气血梳开,别堵着;右边的肺像只白虎,负责把气收住,别散了;前面的心像只朱雀,烧着暖炉,别凉着;后面的肾像只玄武,守着水缸,别干了。它们各站各的岗,不抢不闹。

这时候再像摆棋子似的,把身子分成三块“田”:头顶那块,像粮仓,存着精神;心口那块,像灶台,炼着精气;肚脐那块,像地窖,藏着本气。得弄明白气是怎么往上走,怎么往下沉,啥时候该添把火,啥时候该盖个盖,顺着身子的性子来,别硬拧。

不用使劲想“我要明白”,心净了,道理自个儿就冒出来,像井里的水,不挖也往上涌。不用刻意说“我要干净”,心清了,啥脏东西也沾不上,像荷叶上的水,存不住。最透亮的明白,是不被啥搅浑的,像山里的泉,一眼能看到底。

知道啥是真本事——不是赚多少钱,是身子硬朗,心里干净。守着自己的本分,走该走的路,过该过的桥,人就会像山一样,稳稳当当,啥也摇不动。这便是把位置摆对了,也就能找到那口炼丹的锅——黄庭那间金屋,锅找着了,才能炼出“还丹”,像陈年老酒,越酿越醇,能让身子返老还童的那种。

八、正性:本来的样子

人这性子,原本像刚剥的莲子,白生生的,没啥杂味。后来沾了灰,就成了两种:一种是“正性”,还带着那点本味;一种是“妄性”,被贪心、嫉妒心裹着,变了味。

其实就一颗心,哪来的两种?不过是蒙了灰。把灰擦了,还是那颗莲子,干干净净的。守住这点干净,去掉那些瞎想,就找着正性了。

正性不是死心眼,像走路,方向对了,绕点弯子也没事,终究能到地方。“正”就是把歪的掰直,把错的改对。错的改对了,错的也就成了对的一部分。顺着这点直心眼走,合着自己本来的样子,这就是正性。

本来的性子,是温的,像春阳晒着,不冷不热。温了,气就顺;顺了,理就通;通了,心就亮。这亮堂堂的,没沾啥灰的性子,就是正性。

九、浑含:啥都不是,啥都是

中黄这道,不是背书本背来的,也不是瞎琢磨想出来的。就像瓜熟了自个儿掉,水满了自个儿流,得活到那份上,才能懂。那八根柱子,也不是刻意立的,是顺着中黄的道,自然而然就长出来的——就像盖房子,柱子立起来,墙自然就砌上了;地基深了,柱子自然就稳了。

活到“啥都不分”的份上,就看懂天地了:日头早上出来,傍晚落下,不慌不忙;麦子春天种,秋天收,不赶不抢。人也该这样,别跟自个儿较劲,别跟日子拧巴。懂了这个,人就站得正——不欺负谁,也不亏着自个儿;不贪多,也不少干。

所以说,不懂中黄,就不算真懂咋做人。其实中黄离得近,吃饭别撑着,也别饿着,就是中黄;遇事别钻牛角尖,也别马大哈,也是中黄。它就像空气,看不见摸不着,可哪儿都有,藏在吃饭睡觉、走路上。

明白了这个,那最根本的“道”就亮了,像大清早的日头,一下子把整个世界都照得清清楚楚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